|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管理策略 |
邱志强(1996-),男,硕士研究生,E-mail:13155818752@163.com |
330006 江西 南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
|
[1] |
高飞,惠姣洁,王康,郭贇.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9): 853-857. |
[2] |
朱卫华,冯静,刘恺丰,陈思,郭秀华,王娜,毋娜. ICU患者呼吸驱动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8): 709-714. |
[3] |
李晓东,李甜,邸兴伟. 基于肺动脉压力导向的最佳呼气末正压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7): 619-623. |
[4] |
周柱江,刘长智,卢剑海,朱瑞秋,左六二. 左室保护策略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的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7): 595-600. |
[5] |
严晓薇,滑立伟,李素清,张坤,赵凯峰,段立娟,赵静媛,夏嘉鼎,李小东. 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嗜酸性粒细胞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8天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5): 427-431. |
[6] |
稂与恒,李彤,胡晓旻,赵成秀,郑伟锋,马群兴,宁萌,高征. 体外膜肺氧合引起炎性反应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5): 461-465. |
[7] |
张永利,郭俊,黄伟,戴红. 俯卧位通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5): 382-385. |
[8] |
丁鹏,周媛,许美馨,张松,高培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出现自发性腹直肌鞘血肿1例[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4): 367-368. |
[9] |
陈小冰,张雪梅,陈求凝,谢邦贵,卢玉朱. 血清miR-34a及miR-155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4): 334-338. |
[10] |
沈雯雯,陈尚华. 体外膜肺氧合相关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2): 180-184. |
[11] |
郭京铭,王若琳,郭伟,黎檀实,李春平. 基于连续生理指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警模型[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10): 956-960. |
[12] |
高洁,梁影,黑飞龙. 体外膜肺氧合转运网络建设及转运工作开展的现状与前景[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10): 1016-1019. |
[13] |
曾世永,林锦乐,张文武. 蛋白组学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1): 72-75. |
[14] |
白岭晓,宫梅,刘国娟. EVLWI联合ITBVI对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9): 864-868. |
[15] |
齐振昌,李彤,胡晓旻,稂与恒,段大为,吴鹏,马群兴,宁萌.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院间转运[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9): 869-87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