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同氧合评估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评价 |
102218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脏重症监护室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郭喆);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柴彦,方奕鹏,王仲);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张会娟) |
|
[1] |
成爱敏,张媛莉. 中介素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8): 734-736,封3. |
[2] |
高健敏,朱勇德,符国平,林传钦,曾宗鼎. 外周血Th9和Th22细胞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6): 490-493. |
[3] |
陈冬梅,史家欣,陈晓兵,陈雪峰. 床旁超声预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困难脱机的应用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6): 540-544. |
[4] |
孙瑞祥,江海娇,王箴,方可,周全,张鹏,吴郊锋,叶小铭,柳军,陈璐. 体外肋膈辅助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11): 927-931. |
[5] |
陈倩,顾丽华,沈梅芬,邹君俊,蒋晓荃,马丽丽,毛明月,黄怡丹. 拔管前腹内压变化值对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失败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11): 938-942. |
[6] |
孙旗,钱风华. 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10): 907-910. |
[7] |
贾红炜,杨志伟,侯亚男,柳亚南,杜全胜. 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1): 82-86. |
[8] |
张娟,王高生,李婷婷. 改良BAP-65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9): 842-846. |
[9] |
王毅,刘东,王昱. 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体会(附15例报道)[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9): 896-899. |
[10] |
朱卫华,冯静,刘恺丰,陈思,郭秀华,王娜,毋娜. ICU患者呼吸驱动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8): 709-714. |
[11] |
赵浩天,龙玲,任珊,赵鹤龄. 下静脉指标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可靠性在思考[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8): 763-767. |
[12] |
李晓东,李甜,邸兴伟. 基于肺动脉压力导向的最佳呼气末正压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7): 619-623. |
[13] |
张永利,郭俊,黄伟,戴红. 俯卧位通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5): 382-385. |
[14] |
严晓薇,滑立伟,李素清,张坤,赵凯峰,段立娟,赵静媛,夏嘉鼎,李小东. 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嗜酸性粒细胞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8天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5): 427-431. |
[15] |
陈小冰,张雪梅,陈求凝,谢邦贵,卢玉朱. 血清miR-34a及miR-155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4): 334-3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