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介素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
524000 广东 湛江,广东医科大学(成爱敏);524001 广东 湛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张媛莉) |
|
|
|
|
关键词 :
中介素(IM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炎症反应,
内皮屏障
|
|
通讯作者:
张媛莉(1970-),女,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 zhangyuanly@126.com
|
作者简介: 成爱敏(1992-),女,硕士研究生, E-mail: 809505037@qq.com |
[1] |
梁群,潘郭海容,田圆,杨洋,李帅. 特异性下调热休克蛋白A12B加重脂多糖诱导细胞炎症大鼠腹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6): 517-523. |
[2] |
高健敏,朱勇德,符国平,林传钦,曾宗鼎. 外周血Th9和Th22细胞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6): 490-493. |
[3] |
白颐,马青变. 2019~2020年心脏骤停领域炎症免疫方向相关热点回顾[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1): 28-31. |
[4] |
贾红炜,杨志伟,侯亚男,柳亚南,杜全胜. 恶性脑肿瘤缺失蛋白1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1): 82-86. |
[5] |
朱卫华,冯静,刘恺丰,陈思,郭秀华,王娜,毋娜. ICU患者呼吸驱动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8): 709-714. |
[6] |
李晓东,李甜,邸兴伟. 基于肺动脉压力导向的最佳呼气末正压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7): 619-623. |
[7] |
刘少云,徐杰丰,高玉芝,沈鹏,夏森林,张茂. 乌司他丁减轻创伤性心脏骤停猪复苏后的肠损伤[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7): 654-658. |
[8] |
张永利,郭俊,黄伟,戴红. 俯卧位通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5): 382-385. |
[9] |
严晓薇,滑立伟,李素清,张坤,赵凯峰,段立娟,赵静媛,夏嘉鼎,李小东. 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嗜酸性粒细胞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8天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5): 427-431. |
[10] |
丁鹏,周媛,许美馨,张松,高培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出现自发性腹直肌鞘血肿1例[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4): 367-368. |
[11] |
潘郭海容,梁群. 热休克蛋白对脓毒症病理机制的新认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4): 356-361. |
[12] |
陈小冰,张雪梅,陈求凝,谢邦贵,卢玉朱. 血清miR-34a及miR-155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4): 334-338. |
[13] |
郭京铭,王若琳,郭伟,黎檀实,李春平. 基于连续生理指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警模型[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10): 956-960. |
[14] |
曾世永,林锦乐,张文武. 蛋白组学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1): 72-75. |
[15] |
白岭晓,宫梅,刘国娟. EVLWI联合ITBVI对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9): 864-86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