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救医学  2017, Vol. 37 Issue (10): 912-915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17.10.009
  论著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舌下微循环监测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前后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瞿金龙,赵良,管军,林兆奋
20000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急救科
Prognositc value of sublingual microcirculation in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Qu Jin-long, Zhao liang, Guan Jun, Lin Zhao-fe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val Medical V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China
全文: PDF (2960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舌下微循环的改变,以及通过早期监测舌下微循环的变化指导液体复苏可行性研究。方法: 2016-06-01~2017-06-30期间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ICU病房的失血性休克患者5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使用旁路暗视野成像技术(SDF)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开始同时及复苏后2、6、12、24h等多时间段舌下微循环变化,实验组根据微循环结果进行复苏液体量的调整,对照组按经验性治疗,记录各时间点的微循环数据、24h的复苏液体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前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舌下微循环监测结果提示随着液体的复苏进行,两组微循环数据均朝好的方向发展,实验组通过了解微循环的变化,及时调整液体的复苏量,24 h液体复苏总量少于对照组,而两组24 h时平均动脉压、微循环情况、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氧合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48 h时的实验组SOFA评分、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7 d时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亦优于对照组,而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和呼吸机支持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舌下微循环可以作为失血性休克微循环改变的指标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液体复苏,有利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量的控制,有利于器官功能的恢复和保护,尤其是呼吸功能。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瞿金龙
赵良
管军
林兆奋
收稿日期: 2017-04-26     
通讯作者: 林兆奋(1964-),男,博士,主任医师,科主任,E-mail:linzhaofen@smmu.edu.cn   
作者简介: 瞿金龙(1984-),男,硕士,主治医师,E-mail:huanhun0513@163.com
引用本文:   
瞿金龙,赵良,管军,林兆奋. 舌下微循环监测在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前后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7, 37(10): 912-915.
Qu Jin-long, Zhao liang, Guan Jun, Lin Zhao-fen. Prognositc value of sublingual microcirculation in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7, 37(10): 912-915.
链接本文:  
http://www.cnemergency.org.cn/CN/10.3969/j.issn.1002-1949.2017.10.009     或     http://www.cnemergency.org.cn/CN/Y2017/V37/I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