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监测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高 飞, 严 洁
214023 江苏 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Effect of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on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by monitoring thromboelast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Gao Fei, Yan Jie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Wuxi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uxi 214023, China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CPR)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 2013-06~2015-12 ICU及 EICU收治的 50例心肺复苏患者,分别在体温 37 ℃、33 ℃下留取静脉血,所有静脉血标本留取两份,一份送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PLT),另外一份测定 TEG,比较两种方法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形成速率(Angle)、凝血最终强度(MA)和凝血综合指数(CI)等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同时根据体温 37 ℃下 CI值分为凝血功能正常和异常组,分析两组患者温度对 TEG 指标的影响和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R 与 PT、APTT 呈正相关(r=0.435、 0.461,P<0.05 ),K与 Fib、PLT 呈负相关(r=-0.426、-0.358,P<0.05 ),Angle与 Fib、PLT 呈正相关(r=0.396、0.374,P<0.05 ),MA与 Fib、PLT 呈正相关(r=0.449、0.560,P<0.05 )。②50例 CPR患者随着温度的降低,TEG的 R、K值呈延长趋势,Angle、MA、CI呈降低趋势。③TEG体温从 37 ℃降到 33 ℃,所有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体温 37 ℃下凝血功能正常和异常两组中,R、K值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而 Angle、MA、CI值则减小,异常组的值比正常组变化更明显(P<0.05 )。结论 低温对 CPR患者凝血功能有较大影响,TEG测定不受温度变化的限制,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实际体温下的凝血功能,并为指导以后临床选择合适的个体化亚低温治疗温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
血栓弹力图(TEG) ,
低温 ,
心肺复苏(CPR) ,
凝血功能
收稿日期: 2016-04-19
通讯作者:
严 洁(1961-),女,主任医师,ICU主任,硕士生导师,E-mail:yjeast@163.com。
作者简介 : 高 飞(1988-),男,硕士,住院医师。
[1]
谢吐秀,吕菁君,魏捷,叶璐. p62-Keap1-Nrf2信号通路在减轻NOD/SCID小鼠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8): 802-808.
[2]
王姝梅,张何为,冉宇. 早期脑电双频指数与乳酸清除率评估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7): 638-641.
[3]
金晓红,徐杰丰,张茂. 心脏骤停复苏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7): 704-709.
[4]
徐胜勇,朱华栋,于学忠. 急诊科心肺复苏结局与肾上腺素用量关系的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6): 538-541.
[5]
赵珊珊,金兆辰,李勇,杜启光,王纯. 连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对预测心脏骤停后亚低温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5): 437-441.
[6]
邓伟,李依玲,余树春. 治疗性浅低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3): 290-294.
[7]
于海侠,韩雪,刘海洋,武丽珠,张文博,刘跃会. 心肺复苏成功患者联合检测血清可溶性ST2NT-proBNP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2): 120-123.
[8]
曾雪萍,孙峰,徐军.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血流动力学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2): 192-195.
[9]
徐文心,封启明. 严重创伤患者纤溶异常的研究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2): 196-200.
[10]
邓颖,胡光荣,孙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1): 93-98.
[11]
王亚,孙峰,付阳阳. 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8): 649-653.
[12]
徐定华,马青变. 心脏骤停后脑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8): 732-735.
[13]
梁群,刘廷廷,谢礼翔,杜纯鹏,孙德阳,朱永志. 大承气汤化裁保留灌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7): 596-599.
[14]
董勇,褚韵赟,张希洲,徐雯. 大黄萃取液对兔心肺复苏后脑组织NSE及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6): 515-.
[15]
孙占朋,廖晓星. 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6):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