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救医学  2017, Vol. 37 Issue (11): 992-995    DOI: 10.3969/j.issn.1002-1949.2017.11.006
  论著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糜蛋白酶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合理性探讨
黄周,王威,李恬,黄东凌,李俊,王璠
530021 广西 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黄周,王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李恬,黄东凌,李俊,王璠)
The rational approach of block treatment with chymotrypsin injection for Chinese cobra bites
Huang Zhou, Wang Wei, Li Tian, Huang Dong-ling, Li Jun, Wang F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China
全文: PDF (3199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咬伤后使用糜蛋白酶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①将不同浓度的糜蛋白酶与中华眼镜蛇蛇毒混合水浴,待反应完全后,使用双缩脲法测定蛇毒的残余量;②将小鼠随机分为八组,分别为造模实验组(灭菌用水组和眼镜蛇毒蛇组)、模拟局部封闭实验组(对照组、糜蛋白酶局部封闭后30 min组和60 min组)、不同浓度糜蛋白对注射部位的影响实验组群(21 U/mL、40 U/mL和400 U/mL),比较各组皮下出血的情况;③按比例将推荐糜蛋白酶用量模拟局部封闭治疗,与同剂量的眼镜蛇毒比较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①体外实验发现,不同浓度糜蛋白酶与眼镜蛇毒充分反应后,吸光度改变与所添加的糜蛋白酶剂量有关,反应最终平衡点不一致;②糜蛋白酶局部封闭注射30 min和60 min时蛇毒所致的出血面积分别为(3.05±0.12)cm2和(3.38±0.10)cm2,均小于空白对照组的(4.04±0.12)cm2(均P<0.05);③糜蛋白酶可直接导致正常组织出血损伤,出血面积与所用糜蛋白酶剂量呈正相关(R=0.966,P<0.01);④按人体推荐比例糜蛋白酶用量模拟局部封闭治疗眼镜蛇中毒的小鼠,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4.0%和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糜蛋白酶注射液不能有效灭活中华眼镜蛇毒,而且存在增加局部出血、坏死的风险,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更多的循证医学佐证材料证实中华眼镜蛇咬伤后使用糜蛋白酶注射液进行局部封闭治疗的合理性。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黄周
王威
李恬
黄东凌
李俊
王璠
收稿日期: 2017-01-08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1560318);广西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159812-28)]; 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KY2015ZD029); 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S2017021);广西急诊与医学救援人才小高地课题(GXJZ201409);广西教育厅自筹课题 (LX2014073)
通讯作者: 王威(1974-),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急诊科副主任,E-mail:13507715528@163.com。   
作者简介: 黄周(1989-),男,急诊医学硕士,住院医师,E-mail:870987610@qq.com。
引用本文:   
黄周,王威,李恬,黄东凌,李俊,王璠. 糜蛋白酶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的合理性探讨[J]. 中国急救医学, 2017, 37(11): 992-995.
Huang Zhou, Wang Wei, Li Tian, Huang Dong-ling, Li Jun, Wang Fan. The rational approach of block treatment with chymotrypsin injection for Chinese cobra bites.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7, 37(11): 992-995.
链接本文:  
http://www.cnemergency.org.cn/CN/10.3969/j.issn.1002-1949.2017.11.006     或     http://www.cnemergency.org.cn/CN/Y2017/V37/I1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