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微循环与血管反应性的变化及监测
袁慧琴(综述), 刘励军(审校)
215000 江苏 苏州,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ICU
Changes and monitoring of microcirculation and vascular reactivity in septic shock
YUAN Hui-qin, LIU Li-jun
ICU,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 China
摘要 休克是各种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的急性血液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引起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各类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尽相同,按血流动力学分类有低排高阻型、高排低阻型及低排低阻型。其中以高排低阻型最为常见,共同特点是微循环灌注不足。按休克的基础治疗策略分为低容量性、心源性、分布性和梗阻性休克。其中分布性休克中的感染性休克常是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 ICU 住院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休克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循环功能异常是影响组织灌注的重要原因,而感染性休克的血管麻痹是导致其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方面。本文主要就感染性休克中微循环与血管反应性变化特点及监测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感染性休克 ,
微循环 ,
血管反应性 ,
变化 ,
监测
收稿日期: 2016-01-26
通讯作者:
刘励军(1963-),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主任,E-mail: Lijunliusz@sina.com。
作者简介 : 袁慧琴(1988-),女,硕士。
[1]
桑珍珍,高杰,贾春梅,李勇. 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miRNA-122a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9): 845-849.
[2]
白岭晓,宫梅,刘国娟. EVLWI联合ITBVI对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目标导向性补液治疗的指导作用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9): 864-868.
[3]
王倩梅,范媛媛,赵鹏,王玮,黄杨,尹文. U50488H对感染性休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7): 689-694.
[4]
王本超,金林鑫,陈森,彭昊.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致成人急性感染性暴发性紫癜的治疗及文献回顾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5): 476-479.
[5]
袁慧琴,刘励军. 床旁超声评价重症患者心脏功能的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4): 338-342.
[6]
冯 滨,邵忠华. 血清磷酸盐水平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性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3): 233-237.
[7]
周喆,王立军. 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对两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随机对照研究的分析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3): 201-205.
[8]
李会东,邢柏. 乳酸脱氢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3): 211-215.
[9]
赵广明,郭海洋,钟磊,王焱琳,柳知含,胡占升. 特利加压素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3): 274-279.
[10]
陈曦,田锁臣,许志平,王强,吴铁军. 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直径变异度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的关系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2): 106-109.
[11]
牛杏果,张思森,焦宪法,郭宇红,王小雯,李锦绣,王红宇. ScvO2联合P(cv-a)CO2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10): 939-944.
[12]
李海,张海波,宋玲莉,韩明. 小剂量血管加压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及肾衰竭进展影响的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8): 695-699.
[13]
王晓博,杨宁,黄婉,张丽,裴红红. 血液净化CVVH模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8): 716-718.
[14]
徐定华,马青变. 心脏骤停后脑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及其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8): 732-735.
[15]
檀立端,耿永芝,陈治国.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联合每搏输出量变异度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8): 71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