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骆 宁, 高红梅, 曹书华, 李 寅, 李红洁, 范 文, 常文秀
300193 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骆 宁);300192 天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 ICU(高红梅,曹书华,李 寅, 李红洁,范 文);300192 天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内科(常文秀)
Effect of Liangge San on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LUO Ning, GAO Hong - mei, CAO Shu - hua, LI Yin, LI Hong - jie, FAN Wen, CHANG Wen - xiu.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摘要 目的 探讨凉膈散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4 - 05 ~ 2014 - 10 我院 ICU 收治的机械通气且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 40 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并根据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AGI)分级治疗流程进行胃肠道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凉膈散。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 天、第 3 天、第 5 天、第 7 天腹内压和 AGI 分级;采用 t 检验和 χ2 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腹内压和 AGI 分级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腹内压和 AGI 各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第 1 天, 两组患者腹内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 05 ),但两组的腹内压水平和 AGI 各级别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第 3 天,两组患者腹内压( mm Hg)水平均有下降,治疗组(14. 2 ± 4. 0) mm Hg 较对照组(16. 7 ± 4. 7)mm Hg 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但两组的 AGI 各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第 5 天,治疗组患者腹内压[(12. 5 ± 3. 4) mm Hg]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此时治疗组腹内压已低于治疗前水平;治疗组患者 AGI 的各级别分布明显较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第 7 天,两组患者的腹内压(mm Hg)仍继续下降,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 9 ± 2. 2 vs. 13. 1 ± 3. 6,P < 0. 05),且治疗组患者腹内压水平已恢复正常( < 12 mm Hg);治疗组的 AGI 各级别分布更加明显,轻于对照组 (P < 0. 05 )。 结论 凉膈散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腹内压,并能有效降低患者 AGI 级别,即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关键词 :
凉膈散 ,
机械通气 ,
腹内压 ,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收稿日期: 2015-07-26
基金资助: 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专项课题(13117);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通讯作者:
高红梅(1966 - ),女,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 - mail:loloningning@ 163. com。
作者简介 : 骆 宁(1981 - ),女,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现工作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救医学研究所 ICU。
引用本文:
骆 宁, 高红梅, 曹书华, 李 寅, 李红洁, 范 文, 常文秀. 凉膈散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1): 56-59.
LUO Ning, GAO Hong - mei, CAO Shu - hua, LI Yin, LI Hong - jie, FAN Wen, CHANG Wen - xiu.. Effect of Liangge San on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6, 36(1): 56-59.
链接本文:
http://www.cnemergency.org.cn/CN/10.3969/j.issn.1002-1949.2016.01.012 或 http://www.cnemergency.org.cn/CN/Y2016/V36/I1/56
[1]
王子玉,傅强,王树英,张斌,刘君玲,孙贺元,闫渭清. STS风险评估系统对单中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延长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分析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7): 642-648.
[2]
林应川,马雪松,于瀛,李阳,李军. 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及气管内局部用药的研究进展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5): 497-500.
[3]
窦志敏,林庆玲,曹永强,李斌,刘健. 潮气量负荷试验在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4): 366-370.
[4]
赵浩天,王华伟,龙玲,张之阳,王光英,赵鹤龄. 重症患者撤机失败原因与处理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4): 393-397.
[5]
冯 滨,邵忠华. 血清磷酸盐水平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性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3): 233-237.
[6]
黄兴伟,苏雅燕,陈茂光. 机械胸外按压时避免呼吸机误触发等问题的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3): 216-220.
[7]
石齐芳,谢晓洪,傅晓燕,蔡金芳,王树云,盛鹰. 改良DECAF评分对AECOPD拒绝插管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结局的评估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2): 115-119.
[8]
牛杏果,张思森,焦宪法,郭宇红,王小雯,李锦绣,王红宇. ScvO2联合P(cv-a)CO2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指导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10): 939-944.
[9]
冯辉,陈兵,田晶,刘毅. 膈肌相关浅快呼吸指数指导ICU患者撤离呼吸机的临床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1): 34-37.
[10]
范骁钦,王锦权,童飞,汪跃国,陈振东,潘爱军. CERTAIN电子清单查房对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指导价值的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9): 806-809.
[11]
祁璇,张新超,王仲,米玉红. 正压机械通气治疗中心肺的交互作用--不可小视的病理生理知识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3): 191-194.
[12]
祁璇,郭伟,赵斌,张新超,王仲,米玉红. 无创机械通气急诊应用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3): 197-199.
[13]
黄伟,张永利. 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评价与应用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12): 1113-1117.
[14]
孟丽君,刘微丽. 不同时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8, 38(1): 67-71.
[15]
林炳文, 陈名智, 肖雄箭, 林建东. 高流量氧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应用 [J]. 中国急救医学, 2017, 37(9): 803-807.